• 首页
  • pg电子玩法的规则叫什么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pg电子玩法的规则叫什么 > 新闻动态 > 古代驸马洞房前,为何先让宫女侍寝一晚?宫女又为什么会同意?

    古代驸马洞房前,为何先让宫女侍寝一晚?宫女又为什么会同意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0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    收起

    1760 年深秋的北京,内务府的灯笼在夜色里晃悠。宫女巴朗氏攥着衣角,跟着太监穿过长长的宫道。她刚被选中做 “试婚格格”,要去驸马福隆安府里待三夜。太监回头叮嘱:“记仔细了,明儿回话漏了半点,仔细你的皮。”

    这夜之后,巴朗氏的名字会出现在乾隆皇帝的奏折里。她不知道,自己成了清朝 “试婚制度” 最鲜活的注脚。而这种让宫女先侍寝驸马的规矩,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埋下伏笔。

    秦朝的竹简上,藏着最早的试婚痕迹。公元前 210 年,有位宗室公主出嫁前,李斯曾上奏 “择婢验婿”,确保驸马 “无隐疾”。那时天下初定,人口稀少,皇室把生育看得比什么都重。但直到唐朝,这套做法才开始成形。

    《唐六典》里记着,公主出嫁前,内侍省要派 “识事宫女” 去驸马府 “观其举措”。不只是看身体,还要瞧品性。唐太宗的女儿长乐公主嫁人时,试婚宫女回来禀报驸马 “夜读不休,待仆温和”,唐太宗当场赏了宫女一对金镯子。

    真正把试婚写进规矩的是朱元璋。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,对宫廷制度改得大刀阔斧。1390 年,他下旨 “凡公主下嫁,必择宫女先试之”,还特意在《皇明祖训》里加了一条:试婚不合格者,立刻取消婚约。

    图片

    到了清朝,这制度越发严苛。《大清会典事例》明明白白写着:“试婚需三夜,每夜异女,以验真伪。” 巴朗氏就是这规矩的执行者,她要和另外两名宫女分三夜考察福隆安。

    福隆安是大学士傅恒的儿子,娶的是乾隆最疼爱的和硕和嘉公主。试婚第一夜,巴朗氏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按嬷嬷教的,她要观察驸马的身体状况,记录是否有隐疾,甚至连 “性情是否温良” 都要留意。

    三夜后,巴朗氏的报告密封送进皇宫。里面详细写着:“额驸身无隐疾,戌时安睡,丑时起夜一次,待婢无苛责。” 乾隆看后朱批 “知道了”,这场关乎皇家颜面的婚姻才终于定下来。

    皇室这么折腾,说到底是怕了 “错嫁” 的丑闻。明朝万历年间就出过事,吏部尚书张瀚的女儿嫁入御史家,洞房夜才发现新郎有隐疾。张瀚气得当场退婚,可公主要是遇上这种事,哪能说退就退?

    《万历野获编》里记了个更荒唐的案例:有位驸马婚前看着健壮,婚后却 “不能人道”。公主夜夜独守空房,最后郁郁而终。这事传开后,民间编了小曲嘲讽,气得万历皇帝把驸马全家流放三千里。

    对皇室来说,公主婚姻从来不止是私事。每桩婚事都牵着政治天平。唐太宗嫁文成公主,是为了稳住吐蕃;清朝公主联姻蒙古,是为了巩固边防。要是驸马出了问题,丢的可不只是皇家脸面。

    试婚宫女的选择,藏着另一套规矩。她们得是十七岁以上,身家清白,还得 “相貌端洁”。但最重要的,是出身底层。就像巴朗氏,来自内务府包衣家庭,在宫里没任何靠山。

    为什么偏选这样的宫女?太监们私下说:“高门宫女背后有人,出了事不好压。” 这些底层宫女就像浮萍,用完就能打发走。明朝有位试婚宫女怀孕后,被悄悄送到京郊寺庙,给了五十两银子了事,从此再无音讯。

    图片

    被选中的宫女没资格说 “不”。在等级森严的宫里,一道口谕就是天命。清朝《内务府档案》里记着,有个宫女不愿试婚,被嬷嬷打了四十板,扔进浣衣局做苦力,再没出头之日。

    试婚前,宫女们要接受严格培训。经验丰富的嬷嬷会教她们怎么观察,怎么记录,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办。有本流传下来的《宫女须知》,里面甚至详细到 “如何判断隐疾”“如何应对暴躁驸马”。

    到了试婚所,宫女们的任务可不轻松。她们要记驸马的起居时间,看他是否酗酒赌博,观察他对下人的态度。清朝试婚格格的报告里,连 “夜咳几声”“食量大否” 都要写清楚。

    最让宫女们煎熬的是 “封口协议”。试婚结束后,她们得在太监面前起誓,终生不对外人透露半个字。乾隆年间有个老宫女退休后闲聊时说了句 “试婚趣事”,没过几天就被秘密处死,连家人都受牵连。

    试婚合格的宫女,运气好的能留在公主身边做陪房,运气差的就被送出宫。巴朗氏算幸运,和硕和嘉公主喜欢她细心,让她跟着陪嫁。但大多数试婚宫女的结局都很凄凉。

    《清稗类钞》里记着个叫春桃的宫女,试婚时发现驸马有羊癫疯,如实禀报后坏了婚事。驸马家恨她,找机会把她卖进了窑子。这种 “两头不讨好” 的例子,在史料里并不少见。

    要是试婚时怀了孕,下场更惨。明朝有规定 “试婚有孕者,远嫁边地”。这些宫女被送到关外或江南,给笔安家费就断绝联系。她们生的孩子,永远不能认祖归宗。

    但也有例外。明英宗时期,有位试婚宫女被驸马看中,婚后还生了儿子。公主大度,让她做了侧室。不过这种事,在史书里也就孤零零的一例。

    对驸马来说,试婚也是种煎熬。清朝驸马景安在日记里写:“三夜如坐针毡,宫女目光如炬,一举一动皆不自在。” 更尴尬的是,试婚结果会成为宫廷秘闻,一辈子被人背后议论。

    道光年间有位驸马,试婚时被发现 “性情暴躁”,虽然没取消婚约,但公主嫁过去后处处提防。夫妻俩一辈子相敬如 “冰”,连史书都忍不住写 “婚姻不幸,实因试婚之嫌”。

    这种制度在民间也引起过争议。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《明夷待访录》里痛骂:“以婢验婿,视人如畜,皇家颜面何在?” 可骂归骂,直到清朝灭亡,试婚制度才跟着帝制一起消失。

    1912 年,最后一位试婚宫女出宫时,已经满头白发。有人问她这辈子最恨什么,她望着紫禁城的方向说:“恨那三夜,毁了一辈子名声。”

    如今故宫的档案馆里,还存着巴朗氏的试婚报告。泛黄的纸页上,小楷写得工工整整。而在不远处的展柜里,放着和硕和嘉公主的嫁妆清单,金器玉器琳琅满目。

    图片

    没人知道巴朗氏后来怎么样了。但那些像她一样的试婚宫女,用自己的青春和尊严,在封建皇权的巨轮下,压出了一道浅浅的辙痕。她们的故事,藏在史书的缝隙里,提醒着我们:有些看似荒唐的规矩背后,是无数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。

    当我们翻开这些旧档案,看到的不只是一项制度的兴衰,更是人性在权力面前的挣扎。那些没有名字的宫女,那些被遗忘的试婚故事,终究成了历史的尘埃,只在偶尔被提起时,才让人想起那段既荒诞又残酷的过往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相关资讯